宁波市镇海区档案馆在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,积极做好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归档广泛征集工作,畅通“无接触式”工作方式,确保防疫期间档案服务不打折,档案工作不断档,切实发挥档案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。
一是探索“无接触式”查阅服务,变群众跑路为数据跑路。在镇海区政务网档案信息服务平台上,建立全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中心,在全区各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设立系统查阅点,形成一个区档案馆——镇(街道)档案室——行政村(社区)档案室的“三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”,构建了覆盖农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体系,把馆藏有关涉农公开文件、村民建房、户籍迁移、山林定权、土地承包权证等专题档案信息资源充实到共享平台,向基层推送涉农档案信息20余万条,全文数据300GB,实现群众在村(社)即可查阅利用民生档案,今年以来全区通过该平台提供档案利用已有500人次。与区民政局签署《镇海区婚姻档案数据共建共享协议》,打通婚姻登记档案数据共建共享通道,通过“异地查档、跨馆服务”系统、浙江档案服务网异地查档服务,实现婚姻档案等民生档案查档“零跑腿”。提交9个档案专题数据库文件级条目30余万条纳入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库,为互联网+档案服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。通过镇海档案信息网、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浙江档案服务网、浙里办APP、掌上查档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查档渠道,实现长三角地区“零跑腿”。今年以来,累计提供查阅利用服务278人次,其中线上查阅服务78人次。
二是探索“无接触式”业务指导,变线下督导为线上督导。按照“互联网+监管”要求,通过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,在集中式档案室系统开展30余家单位的档案监督检查,实现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流程监管,使行政执法更规范、档案治理更高效。用好“雄镇兰台”钉钉群、微信群、QQ群及镇海档案微信公众号等工作平台,动态掌握基层档案工作情况,及时开展业务指导服务。疫情防疫期间,通过“屏对屏”的方式,开展防疫档案归档指导10余次,共征集到各类出入证、防疫横幅、联防联控照片档案100余张,宣传视频档案3G,捐赠清单等档案资料电子版150件。
三是探索“无接触式”进馆模式,变双套制为单套制。深化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完善全区电子文件统一管理平台,推进“最多跑一次”事项电子文件在线生成、在线归档、在线移交进馆,全区涉跑单位累计移交进馆电子档案6.5万件。全面推行办公系统电子公文归档移交进馆工作,积极探索电子公文归档“镇海模式”,对镇海区协同办公系统电子公文进行汇集管理,对政务公开信息实现网上接收、管理与发布。在馆藏存量档案数字化率已达到97%的基础上,在疫情防控期间,对进馆档案实行单套制要求,即先移交电子数据,纸质卷宗留存原地,确保档案进馆工作不断档。(镇海区档案馆 沈家国)